仪器介绍
气质联用仪:
气相色谱-质谱仪是多组分混合物经气相色谱气化、分离,各组分按保留时间顺序依次进入质谱仪,各组分的气体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电离,生成不同质荷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,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,进入质量分析器后按质荷比的大小进行分离,最后由检测器检测离子束流转变成的电信号,这些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得到色谱图、质谱图及其他多种信息。通过与标准质量谱图库的对比可对该组分定性并确定其结构,对该组分进行定量分析。主要可用于水质、气体、土壤、固体废物等环境样品中易挥发、半挥发性的热稳定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定性、定量检测或判定环境样品中未知有机组分的分子结构。
气相色谱仪:
气相色谱仪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、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实现混合物的分离。待分析样品在气化室气化后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内,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吸附/解吸,组分流出色谱柱后进入检测器被测定,最后通过工作站输出检测结果。气相色谱仪通常可用于分析环境、食品领域中热稳定且沸点不超过500°C的有机物,如挥发性有机物、有机氯、有机磷、多环芳烃、酞酸酯等,具有快速、有效、灵敏度高等优点,在有机物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液相色谱仪:
高效液相色谱仪(HPLC)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原理,主要用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、受热不稳定的和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设备。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,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,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,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,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-解吸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,通过检测器时,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,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。HPLC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、食品科学、药物研究以及环境研究中。
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(ICP-MS):
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(ICP-MS)是以等离子体为离子源的一种质谱型元素分析方法。主要用于进行多种元素的同时测定,并可与其他色谱分离技术联用,进行元素价态分析。测定时样品由载气引入雾化系统进行雾化后,以气溶胶形式进入等离子体中心区,在高温和惰性气氛中被去溶剂化、气化解离和电离,转化成带正电荷的正离子,经离子采集系统进入质谱仪,质谱仪根据质荷比进行分离,根据元素质谱峰强度测定样品中相应元素的含量。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、食品安全、医药生物等很多领域。
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:
原子吸收根据郎伯-比尔定律来确定样品中化合物的含量。已知所需样品元素的吸收光谱和摩尔吸光度,以及每种元素都将优先吸收特定波长的光,因为每种元素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使其从基态变成激发态。检测过程中,基态原子吸收特征辐射,通过测定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,从而测量待测元素含量。
原子吸收具有灵敏高、准确高、操作简便等特点,现已广泛用于冶金、地质、采矿、石油、轻工、农业、医药、卫生、食品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常量及微痕量金属元素分析。
原子荧光光度计:
原子荧光光度计是利用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,将样品溶液中的待分析元素还原为挥发性共价气态氢化物(或原子蒸汽),然后借助载气将其导入原子化器,在氩—氢火焰中原子化而形成基态原子。基态原子吸收光源的能量而变成激发态,激发态原子在去活化过程中将吸收的能量以荧光的形式释放出来,此荧光信号的强弱与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,因此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就可以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。具有灵敏度高、选择性强、用样量少、方法简单等优点,常被用于食品检测、水质分析、生命科学、药物分析和药理学、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中汞、砷、硒、锑等几种重金属的检测。